《清平乐》火爆背后的超强宋画阵容
前言:
《清平乐》背后的宋画你能认出几幅?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人画对比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一代名臣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在高中教材里是必背的篇目,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多少会知道点儿发生在仁宗朝的那一次短暂的“庆历新政”。而最近电视剧《清平乐》在历经更名风波之后的定档上映,更是让那一段历史又重新引起热议。目前评论普遍对《清平乐》制作精良的服化道赞赏有加,因为请了专业人士做指导,剧中人物的服饰无论是从文献还是图像上都做了很多考证。
01
南薰殿宋代帝后像中的服饰
包括台北故宫藏的宋代帝王像在内的历代帝后画像,曾经尘封清宫大内多年,直到乾隆十二年才被乾隆皇帝在内务府库中发现,当时画作保存状况堪忧,于是他下令将这些容像修整装潢,在两年后奉藏于故宫南薰殿中。这批画像自宋代以后有完整的帝后谱系,在服饰制度等方面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如今其中的大部分在当年被转移到台北故宫,其余分散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
从公布的海报来看,主角王凯的造型几乎都有来历。下面这张的服饰,宋仁宗身着淡黄色圆领大袖宽衫,腰系玉装红束带,头戴由软翅幞头改装成方形硬胎的展翅乌纱帽。在台北故宫藏宋代帝王像中就有好几个记录。
比如宋太祖坐像
👇
宋太祖坐像 轴
宋人作
台北故宫藏
宋太宗立像
👇
宋太宗立像 轴
宋人作
台北故宫藏
还有过继给宋仁宗的宋英宗赵曙
👇
宋英宗坐像 轴
宋人作
台北故宫藏
另外一幅定妆照中,王凯身著圆领朱衫,头戴黑纱幞头,端坐于垂挂有黄巾的靠背椅上
几乎与台北故宫藏宋仁宗坐像中的描绘完全一致!除了脸……
👇
《宋仁宗坐像》
宋人作
台北故宫藏
不过,说到脸,王凯的面相倒是和宋哲宗非常相像,简直就像是画中走出来的一样
👇
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头带龙纹花钗冠,身著交领大袖的华丽礼服,端坐在有靠背的龙椅上。与之类似的,是台北故宫的一幅宋仁宗后坐像。
宋仁宗一共册封过两位皇后,郭皇后及曹皇后,由于郭皇后糟废,因此史学家认为《宋仁宗后坐像》应该属曹皇后的可能性较高,就是江疏影饰演的那位曹皇后。台北故宫这幅曹皇后刻画尤其精彩。
《宋仁宗后坐像》
宋人作
台北故宫藏
曹皇后是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跟一般妇女不同,她很有主见及行动力,甚至平息过宫中内臣的叛乱。画中曹皇后双目炯炯有神,嘴角向内微抿,流露出一派坚毅的性格,对照史书中曹后的行事风格倒是颇相契合。
曹皇后身侧两名侍女,同样衣饰妍丽。她们身穿相同款式的圆领黑地缀金银小簇花长衫,腰束大红饰金革带,足登白底勾花翘头弓鞋。右边一人双手捧著饰有龙纹的金唾盂,左边一人执红地饰金龙的巾祱。两人头上所带的冠饰,簪满花朵。
这幅《宋仁宗后坐像》把宋代的人物绘画技法充分发挥,且所绘衣饰华丽不凡,充分展现了当时的宫廷文化及习俗,是南薰殿旧藏的帝后人物册页中的代表作。
02
《清平乐》中出现的宋画阵容
无论是服饰还是器物,在这部剧中的还原度都挺高,那么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从《清平乐》中出现的各种宋画来看剧。当然,这个咱们要提前打个预防针,因为流传至今的仁宗朝及以前的确定无疑的真迹其实不多,所以要较起真儿来,剧中书画难免会穿帮,这事儿不能怪美工,是客观条件所限。
首先是官方预告片的片头,出现的是台北故宫三幅北宋巨碑式水墨名迹之一的《溪山行旅图》。
这件作品此前虽被认为是范宽所作,但一直没法确认,直到1958年,在北沟,台北故宫书画处的李霖灿陪同外国专家欣赏时,无意间发现画中间的署名,“我同一大群外国专家在欣赏这幅巨制,忽然一道光线射进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名款赫然呈现……”
而范宽这个人,是北宋初年山水画坛的三巨头之一,算起来,这幅画出现在剧中毫无问题。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作
台北故宫藏
再来看海报。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身后是一幅北宋山水画的名作,现藏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晴峦萧寺图》。
《晴峦萧寺图》的作者是有争议的,但学界普遍认为这是李成传派的作品,年代能到北宋。李成这个人资格比范宽老,范宽就是在他的基础之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自成一家的。因此这幅画在剧中问题也不大。
不过,李成这个人是李唐宗室出身,本身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跟一般画家不一样,他留下的作品很少。与此同时因为他名气很大,市场需求也跟着起来了,于是伪作遍地,当时谁家要是拿不出几幅李成的画,都不好意思出门。检校太师李玮家(此人在剧中有出现,比较重要)就有八幅李成,被米芾嘲笑,因为他当时所见的真迹也不过两件,都“欲作无李论”了。
《晴峦萧寺图》
传李成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江疏影饰演的皇后身后,同样是一幅传为李成的《寒鸦图》,原作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海报背景还被美工加入了其他画的元素。
这种背景所用的也是《寒鸦图》
如果你和上面那幅《晴峦萧寺图》对比着看,就能发现这两幅画差别其实还挺大的。相对而言,《晴峦萧寺图》的风格应该更接近真实的李成。而《寒鸦图》则更接近南宋时代的作品。
《寒鸦图》
传李成
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张曹皇后和宋仁宗的合照背后,则是郭熙的《早春图》,原作现藏台北故宫。同样的,美工在《早春图》的基础上又多加了一个山头,而那个山头的年代明显偏晚一点。
郭熙的活动年代与宋仁宗有交集,但是他真正名声大噪是在宋神宗时代。这幅《早春图》是郭熙的代表作,左方署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绘于宋神宗熙宁5年,即1072年),并钤有“郭熙笔”长方朱印。真伪毫无争议。
《早春图》
北宋郭熙
台北故宫藏
这张海报的背景图取自传为顾德谦的《莲池水禽图》,美工把下面那只水禽换了。
在中国江南的毘陵(常州)等地,自五代以后,着色画,水墨画中均频频出现莲池水禽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对同类型的作品)。下面这幅画虽然带有五代南唐顾德的款印,但属南宋末期着色画的作品。画作中可见莲花自蓓蕾到开花再到落花的时间的推移,原属于三井家旧藏品,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莲池水禽图》
传五代南唐顾德谦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曹皇后这张身后截取自《古柏归禽图》,原作现藏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古柏归禽图》局部
宋佚名作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古柏归禽图》的画面处理很巧妙,右侧三只喜鹊栖息于树枝之上,而左侧另有一只正扑翅欲来。一动一静之间更显张力。
《古柏归禽图》
宋佚名作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宋仁宗与女儿福康公主身后的是《丹枫呦鹿图》,原作现藏台北故宫。
《丹枫呦鹿图》局部
五代
台北故宫藏
时隔千年,《丹枫呦鹿图》的颜色依稀可见往日的艳丽。它的画法不同于传统方法,看起来是装饰性很强的画,在传统绘画中也不多见,所以有研究认为是与辽或契丹有关,年代在五代北宋初。
《丹枫呦鹿图》
五代
台北故宫藏
这张福康公主背后的山水取自宋人小品《荷亭消夏图》中的一个局部,不过似乎把凉亭中的纳凉的人给去掉了。
《荷亭消夏图》局部
宋佚名作
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截取的夏日生活的一个小场景,依山傍水的凉亭中一人正在惬意清梦,旁侧仆童侍立,不远处小桥上一人倚桥而立,画面右侧的二棵大树边,二孩童似拿捕蝉网在田间玩耍。画面有点美好,不过看树石画法已经到南宋了。
《荷亭消夏图》
宋佚名作
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中的是剧中虚构人物苗心禾,原型是福康公主的母亲昭节贵妃苗氏。她身后的画是来自宋人的《花石草虫图》,石头被错位处理了,这幅原作现藏天津博物馆。
《花石草虫图》局部
宋佚名作
天津博物馆藏
《花石草虫图》没有作者款印,看风格应该是南宋画院的写生之作。
《花石草虫图》
宋佚名作
天津博物馆藏
虚构人物贾教习身后的这幅画处理得有些过度了,美工把宋人梁师闵的《芦汀密雪图卷》中的鸳鸯和树丛单独提取出来组合,不细看的话还不太好认。
《芦汀密雪图卷》局部
北宋梁师闵作
故宫博物院藏
《芦汀密雪图卷》是梁师闵的传世孤品,画上有签有款,还有宣和内府的收藏印,是不可多得的真迹。梁师闵活动的年代在仁宗以后,宋徽宗时官至左武大夫、忠州刺史。
《芦汀密雪图卷》
北宋梁师闵作
故宫博物院藏
刘太后身后的木芙蓉出自宋人《花卉四段图卷》,原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花卉四段图卷》局部
宋人作
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四段图卷》有一个“赵昌”(活跃在北宋初,比仁宗早)的伪款,藏在海棠花枝干上。虽然不是赵昌真迹,但也是宋代画院高手所作。
《花卉四段图卷》
宋人作
故宫博物院藏
喻恩泰饰演的太平宰相晏殊背后,是一幅落款燕肃的《关山积雪图》
《关山积雪图》局部
传燕肃
故宫博物院藏
燕肃是仁宗父亲真宗时期大中祥符间的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人称“燕龙图”。他以诗入画,意境高超,浑然天成,为文人画之先驱。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幅画年代晚,款是假的,到不了北宋。
《关山积雪图》
传燕肃
故宫博物院藏
一代名臣范仲淹身后,取自一幅宋人小品《高士观瀑图》的局部,美工在这里也留了一手,他把原作画面水平翻转了。
《高士观瀑图》局部
宋佚名作
原作《高士观瀑图》的真实面貌其实是这样的。
《高士观瀑图》
宋佚名作
范仲淹的搭档韩琦身后这幅画比较好认,是台北故宫藏文同《墨竹图》。
《墨竹图》局部
北宋文同
台北故宫藏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而文同正是北宋墨竹的代言人。苏轼是他表弟,跟他关系很好,为他的竹子写了不少题画诗。文同和宋仁宗差不多同时代人,他比仁宗小八岁。
《墨竹图》
北宋文同
台北故宫藏
宦官张茂则身后的这幅画不好找,是一幅比较冷门的挂名赵昌的小品。另外,这幅画也是在原作的基础上水平翻转处理的。
《鸟图》局部
传赵昌
前面讲到过署伪款“赵昌”的花卉四段,这件连款都没有,但被附会为赵昌作品,实则没有根据。
《鸟图》
传赵昌
海报阶段分析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剧照中出现的宋画。这一阶段的难度又更加上了一个台阶,有些作品找起来非常不容易。
像仁宗宝座上的这个画屏,因为角度偏差的问题,我们只能知道这是某卷山水上的一个局部,而且这样的构造在宋画中还不多见。
《烟岚秋晓图卷》
传范宽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事实上,它所根据的原型确实不是来自宋画,但是挂名在北宋范宽名下的《烟岚秋晓图卷》。这件作品比范宽真迹差远了,顶多只能到明代。
《烟岚秋晓图卷》
传范宽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然后是欧阳修身后的屏风画,一来被分作几段,二来光线晦暗,只是隐约可见一头戴笠帽的骑驴旅人。让人想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李成的《寒林骑驴图》,或者是传为李唐实则是明人所作的《七子度关图》,然而经过对比这二者都不是。
再看画中有溪岸,能和故宫博物院藏《雪渔图卷》对上,原来这里美工又将原作进行了水平翻转处理,骑驴人的方向正好相反。
《雪渔图》卷局部
传宋人所作
故宫博物院藏
《雪渔图》卷后最早的题跋来自明末陈继儒,他认为是北宋赵令穰的作品,紧随其后,是陈继儒的死党董其昌,他觉得作者是高克明,高也是北宋人,活动年代跟宋仁宗有重合。但以上二位的鉴定意见不足为信。
《雪渔图卷》
传宋人所作
故宫博物院藏
再看这张剧照后的画屏,是从名画《千里江山图》中截取了一个局部并掺杂了其他画合并而成。
《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 王希孟作
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传奇所在,因为这样一件彪炳千秋的青绿山水巨作,竟然出自一位十几岁的少年王希孟之手。而且这位天才少年,很可能二十几岁就去世,令人惋惜。当然,这幅画是宋徽宗时期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作
故宫博物院藏
朝堂之上,宋仁宗背后的画屏上,是一幅带有明显米家云山风格的山水画。这种画法最初源自米芾,但是目前他没有一件真迹留下来,倒是他的儿子米友仁,还传了一些。而剧中所选的正是米友仁的《云山墨戏图》
《云山墨戏图》局部
宋米友仁作
故宫博物院藏
米友仁是米芾的长子,活跃在北宋末南宋初,一辈子都在其父的阴影下亦步亦趋,他的字学米芾,画学米芾,连做人也跟他那不按套路出牌的父亲相似。在这件《云山墨戏图》上,他自己夸自己“余墨戏气韵颇不凡,他日未易量也。元晖书。”——有点儿可爱。不过徐邦达先生认为这件并非米友仁原作。
《云山墨戏图》
宋米友仁作
故宫博物院藏
晏殊背后的画屏上则是南宋赵芾的《万里江山图》中的一个局部。
《万里江山图》局部
南宋赵芾
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一张同样是选自《万里江山图》。
《万里江山图》局部
南宋赵芾
故宫博物院藏
赵芾是南宋人,在高宗绍兴(1131--1162年)时居镇江的北固山,在那里画山画水,他师法在南宋影响很大的李唐(著名的马远夏圭都继承发展了他的画风)。这件《万里江山图》是他传世唯一的作品,同时也是宋代山水中气势恢宏的杰作。
《万里江山图》
南宋赵芾作
故宫博物院藏
这么看起来,朝堂上挂着的几幅画轴似乎也来自《万里江山图》
这部剧里的画屏太多了,在后续的剧集中恐怕还会出现不少。那么在宋代屏风画有那么流行吗,答案是肯定,我找到一个实例,光是在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女孝经图》一卷画中,画屏就出现了三次,题材以山水为主。
《女孝经图卷》局部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现在终于出现人物画了,下图剧照中,墙壁上有大型佛教绘画,这幅画应该也是合成的,原作是南宋《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
《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
南宋
辽宁省博物馆藏
《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描绘的是善慧童子在路上遇到燃灯佛,发现佛行走的前方路面上有一滩水,于是匍匐在地用自己的头发铺散在泥水上面,请燃灯佛从他头发上走过去,以免染污佛足。燃灯佛见此情景,授记他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美工把善慧童子换成了几个信众。
《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
南宋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最后看一张剧中的居家画轴,晏殊身后挂了两幅画,左边的那幅不太可辨,而右边的依然可以在传世宋人册页中找到蛛丝马迹,这又是截取的一个局部,来自宋人《临流抚琴》图页。
《临流抚琴图页》局部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临流抚琴图页》原作现藏故宫博物院,无论是笔墨还是构图,都有着浓郁的马、夏流派的南宋画院风格。
《临流抚琴图页》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纵观以上一些画作,几乎都是两宋时期,或者托名当时大家的后世作品,因此多少能和本剧相关。而且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在使用这些图时,美工还特地把各种乾隆的印记题跋全部去掉,堪称良心!
03
关于驸马都尉李玮
《清平乐》原本叫做《孤城闭》,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悲观消极,但却是对剧中最大的一起婚姻悲剧的写照。而追溯这起婚姻悲剧的源头,就不得不说到宋仁宗赵祯的身世。讲到赵祯的身世呢,也顺带要提一下在后世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赵祯就是《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并撑起了大宋包青天剧情的半边天。
《狸猫换太子》漫画
via @zakurokun
只是,事实远比画中的情节复杂,宋仁宗确实不是章献皇后刘氏的儿子,他的生母是刘皇后的丫鬟李氏。宋真宗宠幸刘氏,但她长期没有子嗣,地位不稳,于是安排李氏侍寝,李氏怀孕后生下一子,宋真宗对外宣称是刘氏所生。
《宋真宗后坐像》
宋人作
台北故宫藏
有一说一,作为报答,刘皇后对李氏还不错,比在戏剧中的演绎要好很多。第一个,她从民间找到李氏的兄弟李用和,奏补三班奉职。李用和从此入仕为官,逐渐走向人生巅峰。在此之前,他穷困潦倒,“居京师凿纸钱(冥币)为业”。再一个,刘皇后也不断提高李氏的地位,在李氏病重之时,晋封她为宸妃——这是皇帝侧室封号中的一个很尊贵的身份,以此去补偿李氏隐瞒真相及彰显其帝母的真实身份。在李氏死后,刘皇后听取宰相吕夷简的意见,以一品礼仪给李妃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太后冠服下葬。李妃的父亲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晋升。遗憾的是,在这整个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李氏直到去世,也没能和自己的亲生儿子相认,这也成了后来登基为帝的宋仁宗赵祯知道真相后想要千方百计补偿李氏娘家的朴素动机所在。
为了补偿,宋仁宗封舅舅李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各种优待。这样还觉得不够,最后把自己最宝贝的女儿福康公主下嫁李用和之子李玮——这便是文章开头所说的《清平乐》剧中的最大一起婚姻悲剧。史书记载,婚后,因为夫妻二人志趣不合,加上双方各有人挑拨,二人矛盾不断,最后演变为公主夜扣宫门的严重事件。李家虽然是暴发户,但是其父的名声还不错。按旧制,刺史以上所赐公使钱可以私有,李用和把这些钱全部充当军费,为人称道。并且李玮的格调还真的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粗陋。他在中国书画收藏史上也曾留下浓重一笔,我们至今仍然可见他的痕迹。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宋四家”米芾行书墨迹《李太师帖》,帖中提到的“李太师”指的就是李玮。因他曾官至建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师。
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李太师帖》
米芾作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帖内容是评论李玮家收藏的《晋贤十四帖》书法,而王世襄及启功先生均认为,流传至今的国宝级墨迹晋人陆机《平复帖》正是前述《晋贤十四帖》中的一件。
《平复帖》
东晋
故宫博物院藏
当年,米芾和好友王涣之到李玮家做客,看到李家收藏的一批晋人法书,这让此前一直在规模唐人的米芾大开眼界。由于年代久远,这批墨迹的原始装裱已经破烂不堪,米芾就趁着酒兴,扯掉原装枣木杆,拆下书帖,和好友王涣之一起动手重新装裱,使之焕然一新。李玮见了也很高兴,让米芾重新题签,后者当仁不让,写下“李氏法书第一,亦天下法书第一也”的赞语。此事一时传为美谈。需要指出的是,有人将米芾的题签说成是夸赞李玮书法的,简直不知所谓。
因为《晋贤十四帖》,大文豪苏轼也与李玮产生过交集。苏轼曾在李玮家观赏过这卷晋人帖,在《东坡题跋》四《题晋人帖》中,他说:“余尝于李都尉玮处,见晋人数帖……”
《宣和画谱》里的李玮同样没那么不堪,据记载,他十三岁进宫,因为谈吐得体,举止可观,才被宋仁宗赐婚的。另外,他还长于书画,擅长飞白书。其作品著录于《宣和画谱》有《水墨蒹葭图》《湖石图》。传世作品有《竹林幽居图》,相传为其所绘,左下有款印,不过应是后添,此图录于《浙江古代画家作品集》,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大约为元人所作。
《竹林幽居图》
传李玮作
波士顿美术馆藏
李玮当然也有缺陷,与他们夫妻有直接接触的司马光在笔记《涑水记闻》中直言“玮貌陋性朴”,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颜值不高的直男,与异性相处情商不高——这大概才是最大的问题。于是这二位开启互相伤害模式,首先公主看不起李玮,把他当奴仆对待,并将感情寄托在公主宅第主管级宦官梁怀吉上。而李玮也不含糊,在王安石《熙宁奏对日录》中记载了公主死后,侄子宋神宗的一段控诉,说公主在李家时被虐待,衣服被子都生虱子了,连取炭生火的事都得自己亲自来,并不小心被火灼伤面部。他们夫妻的身边人也开始敌视起来,李玮的母亲杨氏就偷窥公主与梁怀吉,导致公主大怒,打骂杨氏,随后与驸马大闹,深夜离家,扣皇城门入诉宫中;而公主的母亲则想设计赐死李玮……最后的结局当然是两败俱伤……
颜即正义,这次在《清平乐》的预告片中,似乎预定了梁怀吉与福康公主这对cp,梁怀吉也有一张帅气海报,而好像没看到李玮的演员海报。
不过话说回来,北宋还有一位热衷书画收藏和创作的驸马,是个妥妥的渣男无误,他就是王诜。李玮的婚姻中过错还各有一半,而王诜则纯是自己作,他娶的宝安公主,于私于公都得到朝野称赞。但是王诜故意冷落她,在她生病时与姬妾当面淫乐,怂恿小妾顶撞公主。可怜公主病重时候还请求皇帝恢复王诜官职。
《渔村小雪图卷》
北宋王诜
故宫博物院藏
但宋神宗不像宋仁宗,他有仇报仇,宝安公主在元丰三年(1080年)去世后,神宗把王诜贬到均州,他的八个妾,杖责后婚配兵卒。一如八年前,熙宁三年正月九日(1071年)福康公主去世后,他把李玮斥责一顿后将其贬职至陈州……
推荐好书
👇
《宋画全集 第八卷》
全2册
浙大出版社
全球范围内迄今为止最为齐全、图像质量高、印刷质量好的宋画出版物
《宋代文人书画评鉴》 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傅申 著
点击下图逛一逛
👇
推荐阅读
👇
👇
你“在看”我吗?